新华社合肥12月30日电(记者 徐海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研讨团队和梁海伟教授课题组近期研发出一种“超轻盈”的新资料,能阅历200万次紧缩仍“超弹”不变形,可耐受零下100摄氏度到零上500摄氏度的“冰火检测”,在全球同类资料中功能抢先,具有极端严重使用远景。世界资料学范畴尖端学术期刊《先进资料》日前宣布了该效果。
既轻盈、坚韧又具有“超弹性”,还要能耐受高温文低温,这是航空航天、软体机器人、机械缓冲、能量阻尼等范畴所需的抱负资料。许多资料具有其间一种或几种特性,但悉数具有的极端稀疏。
近年来,世界学界尝试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来研发轻盈的超弹性资料,但因为工艺杂乱,还只能制备出毫米级尺度的“小物件”,尺度再增大样品就会崩塌。另一方面,自然界中有些生物资料具有优异的力学功能,但因为它们是纯有机或有机/无机复合结构,一般只能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作业。比方人体的肌腱,能够不断地拉伸,是一种很好的抗疲劳资料,但它只能在人的体温范围内正常运转。还有木材既轻又韧,但不耐高温,因为它也是一种有机物。
近期,中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和梁海伟教授课题组发现了一种经过热解化学操控,将结构生物资料转化为石墨碳纳米纤维气凝胶资料的新方法。
“简略来说,便是学习自然界中的一些天然资料的结构,然后把其间的氢、氧元素都‘拿走’,只留下碳。”梁海伟教授说,经过这一种方法,就能把生物资料转化成石墨资料。
经试验验证,新方法制备出的新式石墨气凝胶资料具有优异功能,重量轻至每立方厘米6毫克左右,阅历200万次紧缩循环后仍能坚持超弹性而不变形,在零下100摄氏度到零上50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均能坚持超弹性和抗疲劳功能。
据介绍,因为这种新资料可“大尺度”、大批量组成,并具有生物资料的经济优势,在航天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能量缓冲和压力传感设备等范畴具有极端严重使用远景。